查看原文
其他

WBM小课堂|摄影到底还原了现实还是创造了现实?

定格物体瞬间的 西岸美术馆 2023-02-05


西岸美术馆闭馆不打烊
艺术史小课堂连续开讲

🔔🔔🔔
上一讲为大家介绍了具象派

而本期课堂我们将镜头对准摄影作品


 第六讲 

 镜头下的物体  

Realism Of Representation 


在常设展“万物的声音”第七章节,展出了曼 · 雷(Man Ray)、罗伯特 · 布列松(Robert Bresson)、罗杰 · 帕里(Roger Parry)、安德烈 · 柯特兹(André Kertész)、丹尼尔 · 马斯克雷(Daniel Masclet)、赫伯特 · 李斯特(Herbert List)、奥雷尔 · 波(Aurel Bauh)、川田喜久治(Kikuji Kawada)、东松照明(Shōmei Tōmatsu)、阿尔贝 · 乔丹(Albert Giordan)、巴齐勒与巴斯特曼特(Bazile Bustamante)、简 · 格罗弗(Jan Groover)、托马斯 · 德曼德(Thomas Demand)的摄影作品,聚焦镜头下的物体。

“万物的声音”— 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二),展览现场,西岸美术馆


 视觉的诗篇  

1839 年,路易 - 雅克 - 曼德 · 达盖尔(Louis-Jacques-Mandé Daguerre)借鉴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发明了银版摄影法。自此,摄影让纪录世界及其个中事物成为可能。物体通过镜头被摄影师忠实或部分忠实地再现着。经由影响构图的突出强调,它们变成了真实的一种圣物,被赋予了新的“光晕”,并产生了视觉上的诗篇。

“万物的声音”— 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二),展览现场,西岸美术馆

影”题,他们1980  

“万物的声音”— 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二),展览现场,西岸美术馆


 重要人物  


丹尼尔 · 马斯克雷
Daniel Masclet,1892年 - 1969年

丹尼尔 · 马斯克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开始接触摄影,在《法国摄影期刊》举行的竞赛中获胜之后,他决定开始将摄影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马斯克雷于 1928 年在巴黎开设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擅长肖像拍摄,尤其是裸体肖像。此外,他的静物摄影呼应“新视觉摄影”美学,力图展现物体的外形之美。19世纪50年代起,他转向“主观摄影”,提倡照片不能纯粹只是记录性和客观性的,而应该同时展现创作者的主观视角以及内心世界

丹尼尔·马斯克雷,《莫比乌斯环》,1950年,明胶银盐印相,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你知道吗?

丹尼尔 · 马斯克雷是个难以被分类定性的摄影家、教师、批评家和策展人同时他也是一名大提琴手,17 岁时就摘得赫赫有名的大提琴奖项的桂冠。他经常出入巴黎摄影俱乐部,不断学习并吸收各种摄影流派的精髓,他曾加入“矩形小组”,后来又加入成立于 1946 年的“十五人小组”,1952 年起成为“30×40 摄影俱乐部”的中心人物,一直坚持推动法国艺术摄影的发展。




阿尔贝·乔丹
Albert Giordan, 1949年 – 2019年

阿尔贝 · 乔丹摄影作品,无论是委托创作还是个人研究,都以其严谨的几何结构而闻名。正是由于他在建筑方面的学习和不断的绘画实践,使他达成并巩固了这种非常图形化的美学造诣。

阿尔贝 · 乔丹,《抹布》,1978年,明胶银盐印相,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在这张小巧而微妙的图片上,一个信封从门下滑了进来。就像乔丹在工作室里冲印的所有静物照片一样,通过对灰色色调的掌控调整了深黑色和亮白色。在他的手中,书、卷纸、纸箱、玻璃、抹布或毛巾,这些日常物品从琐碎的日常中抽离出来,似乎变成了一个个抽象的图案。

阿尔贝 · 乔丹,《信》,1981年,明胶银盐印相,蓬皮杜中心,巴黎,法国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设计中心


发现更多

展厅内还有许多摄影大师的代表作品,他们利用多变的摄影技术对镜头下的物体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挪用与改变。如曼 · 雷的摄影作品《无题》。曼 · 雷自 1915 年起也开始探索着摄影的各种形式。他着迷于摄影,特别是双重曝光、多重印刷和反转色调。上世纪30年代,曼 · 雷与他的助手兼情人李 · 米勒一起改进了过度曝光的摄影技术,他还创造了一种他自己称为“光影照片”的物影照片,并将其称之为纯粹的达达主义。

曼 · 1930-


更有巴齐勒与巴斯特曼特的《罗杰  ·范德鲁塞 · 拉克罗瓦家具》(1984年),感受春日的繁花似锦,以及托马斯·德曼德的《仿真器》(2003年),感受艺术家如何“用摄影创造现实”;还有来自日本艺术家川田喜久治的《地图——可口可乐时代》(1960-1965年)东松照明的农舍》(1959年),摄影史变迁尽在此一探究竟。

“万物的声音”— 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二),展览现场,西岸美术馆



🔎 艺术词条 🔎
拓展学习,丰富你的艺术语汇

新视觉摄影(New Vision Photography)
“新视觉”这一概念源自德国的包豪斯学校及其教授匈牙利裔艺术家拉兹洛 · 莫霍里 - 纳吉(László Moholy-Nagy)。“新视觉”强调了拍摄角度的全新可能性,包括仰视、俯视、 水平或其他一切可能。这尤其归功于市场上小型便携摄影设备的出现,比如徕卡(Leica)。这些全新的视角运用动态对角线和特写取景来构建和分割镜头

主观摄影(Subjective Photography)
“主观摄影”是摄影师 Otto Steinert 于 1951 年在德国创立的一项国际运动,倡导探索内在心理和人的状态而不是反映外部世界的摄影。该运动主张“人性化、个性化的摄影”。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当时兴起的商业、纪实和新闻摄影背道而驰。该摄影流派保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包豪斯使用的许多实验技术,但他们镜头下的对象更为复杂,试图通过表现主义和幻觉图像反映人类并不光鲜的一面。



  随堂测验  

1. 谁发明了摄影技术?
2. 新视觉摄影的兴起归功于何种摄影设备的产生?
3. 主观摄影的特点是什么?


🎧  课后班  🎧
自行收听 加深记忆
听听策展人怎么说

特别提示:常设展“万物的声音”第七章节展品已于2月轮新,轮新作品详解尽在👉🏻循环却不重复!在百刷不厌的“万物的声音”大展中体验“开端”的乐趣!轮新之前的作品也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快跟随策展人的步伐,近距离观赏摄影大师们的经典作品。

◉“万物的声音”语音导览程序页面
    

点击上方西岸文化艺术季小程序,即可进入语音导览页面。随时聆听“万物的声音”。你还可以直接观看下方的策展人导览视频,进入展厅现场。



👉温故知新👈
第一讲| 物与空间建构
第二讲 | 纯粹主义:新精神
第三讲 | 达达之物、现成品和无异之美
第四讲 | 超现实主义与物品:物品崇拜与颠覆
第五 | 现实的表象


📚辅导书📚
自行阅读 巩固难点

重磅推出展览同名画册《万物的声音》,收录百余件罕见大师力作,通过十八个章节带领观众深入二十世纪初至今年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先锋运动的腹地。画册涵盖了从立体主义先驱、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领军人物到当代观念艺术前卫代表,呈现了艺术品和艺术家面貌的多元性,由画家、作家、雕塑家、导演、摄影师、设计师、建筑师等依托丰富媒介创作的作品颠覆了人们对艺术的传统理解。

◉《万物的声音》画册


 👩‍🏫 👨‍🏫 
艺术史小课堂连续开讲13
涵盖“万物的声音”18个章节
你想知道的艺术小知识都在这里

🔖下一期预告🔖
 物的简史 
敬请期待


 当前展览  

常设展“万物的声音”——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二)
直至2023年2月5日
西岸美术馆 展厅1 & 2



陈维:Make me illusory
直至2022年5月8日
西岸美术馆 展厅0



比尔·维奥拉:千禧年五天使
直至2022年4月10日
西岸美术馆 盒子展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